去年村里进行土地分配的那个时期,事情可真是复杂又充满考量。
当时分地工作一启动,村干部们就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权衡的难题。
为了满足村里不同人家的实际需求,村里决定先给那些心里头火烧火燎、急着要盖房子的人家分宅基地。
那些人家,有的孩子到了适婚年龄,正愁着没个像样的房子给儿子娶媳妇呢;
有的则是家里人口增多,原本的小房子实在是住不下这么多人,一家人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,所以他们眼巴巴地盼着能分到宅基地,好赶紧把房子盖起来,解决这燃眉之急。
哪怕是一时间没有钱盖房子,把宅基地握在手里也是一种愉悦心情,
另外呢,村里也给一些家里人口不算多,但心里头一直琢磨着换个更好的宅基地的人家分了地。
这些人啊,或许是觉得原来的宅基地位置不太好,交通不方便,或者是周边环境不理想,心里头一直痒痒的,想换个风水宝地。
这次分地,对他们来说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,所以也都眼巴巴地盼着能分到合心意的地方。当时的宅基地就是晒麦子的晒麦子的晒场。
不过呢,这宅基地和耕地在本质上其实没啥区别,都是村里宝贵的土地资源。
区别只是在重新分配肖峰家新房子所在那一片闲置的砂砾地的时候,情况就有点特殊了。那一片地啊,放眼望去,全是砂砾,土质差得很,根本不适合种庄稼。
而且地势也不太平整,坑坑洼洼的,盖房子的话,还得花大力气去平整土地,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。
所以啊,当时很多村民一听说要分这片地,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,都不想要。
村干部们没办法,为了能把这片地分出去,只好做了个特殊的决定,就是多给一些面积作为补偿,这才让一些实在没有其他合适选择的人家勉强接受了。
但是肖峰当时就多要了,所以才有了肖峰家宽展的两院房子和盖作坊的地。
时间过得飞快,一晃眼,一年过去,村里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。现在啊,村上打算盖新的房子,这可又是个大事儿。
那些家里旧的宅基地不够用的人家,又开始着急上火了。他们心里头明白,这房子可是关系到一家人的生活,马虎不得。
于是,大家纷纷行动起来,跑到村委去登记,打算重新规划自己的一块耕地来盖新房。
这登记规划的过程啊,那可真是琐碎得很。村里隔三岔五就得开会商议,每次开会,会议室里都坐得满满当当的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讨论得热火朝天。
毕竟啊,在农村人眼里,盖房子和种地吃粮那可都是头等大事,一样都不能含糊。种地是为了填饱肚子,有饭吃才能活下去;
盖房子是为了有个安稳的窝,遮风挡雨,让一家人过得舒心。
所以啊,家家户户都得仔细考量,从地块的地理位置、面积大小,到周边的配套设施,再到盖房子的成本,每一个细节都不敢放过。
不过呢,好在大家心里都清楚,这可是关系到自家生活的大事,谁都不敢掉以轻心,更不能添乱。
而且啊,对于农村人来说,贷款盖房也是个机不可失的好机会。以前啊,大家手里头都没多少钱,想盖个房子,只能一点点地攒钱,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。
现在有了贷款这个途径,虽然要背上一些债务,但好歹能先把房子盖起来,让一家人早日住上新房。不然,可是连借钱都没有地方,毕竟大家都没有钱。
就连之前啊,村里有那么几户兄弟多的人家,听了这个消息,都很积极。
之前他们就像那趴在老树根上不肯挪窝的虫子,心里头一直打着小算盘,担心盖新房会让自己吃尽苦头,便死死赖在老院子里头,一门心思地想着啃老本。
平日里,他们眼巴巴地盼着其他兄弟都搬出去,好让自家能继续舒舒服服地占着那老地方,享受着既有的便利,全然不顾村里的发展和变化。
可如今呢,情况却大不一样了。这一个个兄弟多的人家,就跟约好了似的,全都积极行动起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