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正场和面复的成绩都是有专门的书办记录在案的。
所以接下来,礼房的书办便取来两场的成绩开始排名起来。
像贺邦泰、王北辰这种因为文章作得好,在正场时被当庭取录的当然不在这次排名之内。
而其余人就没这么好命了。
因为正场更为重要,所以这次排名的规矩是按比例计算成绩的。
县试正场的成绩占七成,而县试面复试帖诗的成绩占三成。
那些县试正场成绩不太好的生童,此时已经紧张到筛糠。
很快,新的排名出来了。
礼房的书办呈送到堂下,马主簿立马颠颠地起身接过,也不看便递给了俞敬。
俞敬接过一看,脸上神色一窒,堂下被新县令一言九鼎震慑的马主簿顿时一惊:“怎么?又出岔子了?”
确实,又出岔子了。
其实八股文作得好,试帖诗一般也没问题。
所以这名单里,之前被录取的大多数人都在其中。
但却有五人因为正场、面复的成绩一样,被单列了出来。
被列出名字的五人分别是毛元亮、张恒恺、王澍、谢忠……黄韬!
俞敬头真得疼了。
又是黄韬。
但好在这次解决了徐拯的问题,让他私心稍稍安生了一些。
他整理了一番心绪,抬起头冷然道:“将这五人唤来。”
很快,书办便点了五人的名字。
弘毅塾众人听到“黄韬”的名字又在其中,纷纷担心地看向他。
黄韬有些惭愧道:“都是我学问不精,落了咱们弘毅塾的名声。”
徐拯宽慰道:“勿要这么说,阿韬你一定能行,这次夫子肯定会对你刮目相看,努努力,你一定会被取中的。”
其他几人也纷纷给黄韬打起气来。
若是陈凡在现场,他绝想不到,这次县试,自己的学生竟然遇到这么多的波折来。
黄韬点了点头,目光重新坚毅,又恢复成那个在大河上与风浪搏斗的坚毅少年摸样。
待到五人齐齐站在俞敬身边,俞敬道:“现在县试还剩一个名额,按照成绩,就应从你们五人中取录一人。”
“本官为了公正起见,专出一题,你们谁破得最好,那最后一个名额就是你们的。”
破题。
也就是又要考一场经义。
只不过只需作个破题即可。
但这五人能排在最后,说明这五人都是经义文章中处在五十多人里最后面的。
尤其是黄韬,他知道,要是按照弘毅塾的标准,自己根本没有资格来参加这次县试,能走到这里,除了陈夫子对他们的要求远超一般的塾堂,还有就是自己诗作应该给自己涨了不少分。
虽然诗作在最终的排名里占比并不多,但这还是说明,在场几人经义文章的水平应该都在自己之上的。
想到这,他的手心里已经湿了,整个人紧张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