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2章 最后的加试(2 / 2)

俞敬却根本不给众人任何心理建设的时间,他拿起笔在纸上只“写”了一笔,然后就让书办展示给五人去看。

待场中所有人看到这次“考题”时,所有人都惊呆了。

原来这考题竟然是个——“○”。

这是什么?

当即那名叫王澍的考生便质疑道:“县尊大人,朝廷规定,制义所出之题,全都要出自《四书五经》,您这题……”

俞敬微微一笑:“这题正是出自《四书》。”

院中“轰”的一声,众生童纷纷议论了起来。

黄韬皱眉看着眼前的考题,脑子里反复回忆,到底这出自哪里。

“难道是夫子在句读时圈画的关键之语?”

“不可能,夫子的句读不是圣人之言,这没办法用来出考题。”

“可是……除了夫子圈画的【○】,圣人的书里怎么会有这东西呢?”

俞敬静静地看着几人,见几名考生全都愁眉苦脸,他摇了摇头,颇有些失望。

黄韬还在紧张地思考,他的脑海中始终萦绕着“句读”这两个字,他敢肯定,最少在《四书》已经学完的部分中,根本没有“○”这个字。

突然,他脑海中灵光一闪而过,他“唿”的抓住:“这……这这,这好像在刚刚开始学了没多久的《中庸》中出现过。”

“对,《中庸》,天命谓之性章句里的【中】字。”

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》在该处批注:“○,音衷,本义为矢贯的,引为无过不及之名。”

此符号实为宋代版刻中标识关键义理的标记,并非原文所有,但被后来人认为本身就是圣人经义的一部分。

而俞敬以“○”命题,正是取《中庸》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”的哲学概念,要求考生阐发“未发之中”的义理。

想通了此节,但并不代表自己就能破出,黄韬紧张地思考,额头上冷汗细密冒了出来。

就在这时,那个叫张恒恺的生童似乎已经想到了什么,片刻之后,他突然激动道:“县尊,我破了!”

俞敬微微点头:“破来!”

“夫子未尽之言,空空如也。”

一旁的马主簿点头笑道:“堂尊题目出得妙,这考生破得也不错。”

这时叫王澍的生童也惊喜道:“我也有了,我破【先行有言,仲尼日、月也。】”

俞敬微笑点头,似乎这叫王澍的生童破的也不错。

王澍旁边的谢忠此刻也诵道:“我破【圣人未言之先,浑然一太极也】!”

等他念完,圆通寺佛学出来的毛元亮也有了:“圣人立言之先,无方体也。”

俞敬、马主簿、张邦奇三人在听完这个破题后眼中精光一闪而逝,三人不约而同看向毛元亮,脸上的嘉许之色再难掩饰。

现在五人中只剩下黄韬还没有破题了。

众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在这个县试中命运多舛的少年。

只见黄韬沉吟片刻后,看了看众人,口中缓缓诵出:“县尊,学童破【圣人立言之先,得天象也】。”

当黄韬念出他的破题后,马主簿手中的茶盏因为惊讶差点没有拿稳,茶水撒了他官袍一身,他忙不迭起身拍打起来。

俞敬看了看他,随即转头郑重宣布道:“五人中,取录之人乃生童黄韬。”

就在这时,院中的雨渐渐停歇了下来,带着草木香气的清新空气充斥了整个县衙后院。

【县试结束了,事实证明,我不是卡文的人!】